通用名称:
|
小金丸
|
功能主治:
|
散结消肿,化瘀止痛。用于痰气凝滞所致的瘰疬、瘿瘤、乳岩、乳癖,症见肌肤或肌肤下肿块一处或数处,推之能动,或骨及骨关节肿大、皮色不变、肿硬作痛。 |
用法用量:
|
口服。一次1.2g~3g,一日2次;小儿酌减。 |
剂型:
|
丸剂(糊丸) |
不良反应:
|
偶有皮肤红肿、瘙痒等过敏反应,停药后上述症状自行消失。 |
禁忌:
|
本品含有毒、活血药物、孕妇禁用。疮疡阳证者禁用。
|
注意事项:
|
1.忌食辛辣、油腻、海鲜等食物。2.本品含制草乌、不可久服。 3.本品含有乳香、没药、胃弱者慎用。 4.运动员慎用。
|
成份:
|
人工麝香、木鳖子(去壳去油)、制草乌、枫香脂、乳香(制)、没药(制)、五灵脂(醋炒)、当归(酒炒)、地龙、香墨。
|
性状:
|
本品为黑褐色的糊丸;气香,味微苦。
|
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:
|
孕妇禁用。
|
儿童用药:
|
|
老年用药:
|
|
药物相互作用:
|
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,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。
|
药理作用:
|
实验表明,小金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、溶血性链球菌、奈瑟氏菌等均有抑菌作用。小金丸加减具有良好的改善血瘀状态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,且有副作用小的优点,并可以较迅速、持久的发挥药效。此外,小金丸还具有消炎、退肿、抗结核、镇静止痛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的作用,能促进肿块和疤痕减轻或消退。
|
药物过量:
|
|
药代动力学:
|
|
贮藏:
|
|
药品有效期:
|
|
执行标准:
|
|
说明书修订日期:
|
|